石根学,宿松县下仓镇东洪初中金塘教学点校长,中共党员,现年四十三岁,2003年9月他以全县教师招聘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自愿选择到地处偏僻的农村初中长湖初中任教,2012年8月,服从组织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初中教学点金塘教学点主持日常工作至今。他十七年如一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农村莘莘学子的热爱,以忘我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毅力,矢志不渝,无私奉献,扎根边远农村,守望农村教育。
变“荒园”为花园
“遍地黄土,杂草丛生,房屋破旧”,这是8年前金塘教学点校园的真实写照。许多年轻教师因为不能忍受“黄土缚脚腿沉重,沙层扑面脸凝霜”的恶劣环境而纷纷调离。针对这种情况,石根学上任后,他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教师走进来,留得住,并很快提出了“以人为本,环境留人”的工作思路。多方筹集资金,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3年9月促成校友成立金塘教育促进会,动员经济条件较好的校友为母校捐资助教,大力改善校园环境:新修水泥路,改造教师宿舍和教室,并把校园硬化、绿化;2017年,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积极争取项目,拆除旧房子,新建综合楼、教师周转房和运动场,校园绿化、硬化基本达标。如今,金塘教学点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环境优美,“荒园”变成了美丽的校园。
他深深知道要留住教师,首先要留住教师的心。新学年如有新教师来学校报到,他总会安排专人接待,快速解决好住宿等一系列问题,使新来教师感受到学校像家一样温暖。在学校休整期间来了一位新老师暂时没有好的房间,石校长就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每天在办公室休息,他总说:“年轻人来我们这里教书不容易,可不能把人家吓跑了,我已经习惯学校的一切了,到哪里都一样。”
变差评为盛名
曾经,金塘教学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招生困难,是当地出了名的教学质量差的学校。一直受到“差评”的困扰。
思路决定出路,2012年8月,石根学主持工作以来,他一直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充分发挥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努力拼搏,逐步实现“一学期一小变,一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六年创名校”的发展目标。最近五六年的中考中,金塘教学点,省重点高中升学率年年在30%以上,普高升学率年年在75%以上,均超全县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农村学校中金塘教学点升学率年年名列前茅;2017年以来,由宿松教育局组织实施的宿松中学、程集中学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中,金塘教学点的考生年年榜上有名,这种情况在全县的农村初中中是少而又少;2020年中考成绩已揭晓:50名毕业生有10名学生考上宿松中学,6名学生考上程集中学,普高线以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金塘教学点与本部4个班的单科评比中,中考8门学科,金塘教学点7科第一,1科第二。骄人的中考成绩让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反响强烈,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慕名来金塘教学点读书,每年七年级新生报名非常火爆,今日的金塘教学点在全县农村初中中已颇有名气,是名副其实的农村“名校”。
95后的孙飞老师是这样评价石校长的,他说:“首先我感觉石校长自身定位极为纯朴,在他的带领下,造就了一支朴实无华的教师队伍。在日常工作中,石校长亲力亲为,指导我们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生活中,在石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教师团结互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在我来到金塘教学点之前,我一直认为农村基层教育很难有好的成效,但在石校长的带领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我们金塘教学点年年取得优异成绩,这使我对农村教育充满了信心,更让我坚定了扎根在农村基层教育的信念。”
变“阴霾”为阳光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60%以上,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其内心闭塞,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存在问题,许多孩子因此内心重重阴霾。
石根学非常重视做好关爱留守儿的工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活动;各班安装亲情电话,让留守学生经常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人沟通;鼓励各班对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留守学生开展给他们过生日等活动,努力让每个留守儿童都阳光起来。
2013届有个孩子上课纪律松懈,10分钟都坐不住,更不用说听课了。课下性格怪癖,经常跟同学们打架。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石校长的高度关注,于是石校长就及时进行了一次电话家访。原来这个孩子从小父母离异,妈妈又在外打工,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听到这一切的石校长决定今后要用爱来抚慰这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他心中的遗憾。在后来的日子里,石校长总是鼓励孩子积极展示自己,向同学们介绍他的闪光点,如何勤劳能干,孝顺外婆,帮外婆干家务。在工作之余,石校长还抽出时间给他补课,让他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时间长了,“小刺猬”也慢慢拔掉了自己的“刺”,逐渐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最后这个孩子考取了不错的高中和理想的大学,每年的教师节都会为石校长送来节日的问候。
石根学经常说:“做一个好校长,首先是一个好老师。校长我不能做一辈子,教书才是我的本行,三尺讲台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享受”。十七年以来,石根学一直坚持站在教学一线,每年都是带毕业班,每天两三节课,每天备课到深夜,但是自己仍是乐在其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较好的教学技能,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年年中考所带学科,在全县综合评估中均位居前三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根草,这是他一直以来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十七年的摸爬滚打,他矢志不渝,扎根农村,以校为家,守望农村教育;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如今,他依然坚守在农村,坚持在教育一线,既做行政管理又教书育人,继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司舜)
(转自:宿松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