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顾明远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朱永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陶西平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
世界联合会副主席
陶文铨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叶德元 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
农加贵 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
褚 潇 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教师
呼秀珍 陕西省咸阳道北铁中教师
黄献磅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教研室主任
李 奕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
曹桂娥 甘肃省临洮县王家大庄小学校长
李永生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主任
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中国教育报刊社等单位主办的2015年“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推选展示论坛上,一场围绕好老师的热议展开。什么样的老师可以称为一名好老师?做一名好老师到底有多难?地方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多位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就此展开讨论。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顾明远:让学生有幸福感的老师是好老师。现在,有老师教育学生要为将来的幸福牺牲现在的幸福,我觉得这不是好老师。儿童如果现在没有幸福感,长大了也不一定有幸福,即使考上了清华、北大,如果一名学生的社会情绪不健康、不开朗,他将来能有幸福吗?关心孩子现在的幸福就是关心孩子以后的幸福。
陶文铨:我认为好老师要有三个素质:一是要爱岗敬业,教师必须把课备好,才能精准地将教学概念传递出去;二是关爱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指导;三是与时俱进,跟上学科和教学发展形势,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叶德元:一名好老师,要看得到未来,愿意等待孩子。教育是一种慢艺术,需要老师有一颗等待的心,学会包容,既要爱学生的优点也要爱他的缺点,用智慧包容孩子。我特别想说我们公平公正地对待孩子,一定不要在其中加分数,抛弃分数的公平公正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
农加贵: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并不是由一所学校或学校领导来决定的,而是应该取决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他的评价,那才是最权威的评价。从孩子的眼光来看,一名能和学生民主、平等相处的老师是好老师;家长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则是一名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
褚潇:我问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年轻的爱笑的老师是好老师。我自己觉得好老师是磨出来的,我们刚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磨炼自己、磨砺自己,把自己的棱角磨圆了、磨平了,才能真正在孩子之间“滚来滚去”,和他们一起游戏。
黄献磅:30年的教学历程中,我对好老师的定义不断改变,30年前我觉得能够把一节课畅快淋漓上好就是好老师。随着教龄增长,我希望做一名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之后仍能记起的老师。现在我觉得能够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是好老师。
做一名好老师到底有多难
陶西平:做好老师,大家永远在路上。我60年前教过的班级的学生告诉我,他们认为好老师对他们的重要影响,一是向上,二是向善;而我教的最后一个班的学生,他们又给出了不同答案。我认为,对于一名好老师的评价是多角度的,所以成为好老师,永远在路上。
当好老师是光荣的幸福的,但是成为好老师的过程不会很浪漫,它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当前我们要面对很多教育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微创新,以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
呼秀珍:做好老师,难,也不难。难的是要奋斗一生,说不难则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修炼成了好老师。做好老师难,因为现在社会、家长、学生对好老师的要求都高;做好老师不难,因为热爱教育就不难。有仁爱之心是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条件。
我希望所有的老师把对教育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具体落实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和每一件事情上,让每个学生满意,让这些学生的家长满意,通过学生和家长口口相传获得社会的认可,就可以说是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了。
好老师是海燕,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希望每一名老师都能有一道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管理、教学或对学生的品德培养,通过学习、合作,或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高教育水平,也就向好老师前进了一步。
地方教育改革期待老师做什么
朱永新:我觉得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从另一个问题入手——地方政府怎么为好老师的产生创造条件?民进中央召开的2015年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有一个调查,让乡村教师谈自己的11个梦想,他们提出了留住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实施乡村教师聘用本地化等愿望,也有的梦想很简单,比如可以有一个洗澡的地方,有一个正常体检的机会。我们与其讨论地方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好老师,不如首先明确好老师需要地方政府何种支持,多为他们做实实在在的事。一个好老师,需要良好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支持。
教育改革更多的是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改革的主动权还给教师。教师的创造性一旦被激发出来,无论他在乡村还是城市,他的工作都会做得很优秀。
李奕:讨论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应该持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即不应该强调地方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它的落点一定是学生期待什么样的好老师,而不应该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再加一个地方政府期待。
学生的实际获得才能换来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和尊重。教育成果体现在一名好老师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上,即一名老师是否尊重孩子,能否将孩子放在主体位置上。我觉得一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探究欲望、批判性思维的保护,比给他做多少题、开发了多少能力要重要得多。
地方教育改革对好老师的期待其实是学生对好老师的期待。地方推进教育改革,特别是转变作风的过程中,应该把落点放到学生身上。在教师服务好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教育改革如何服务教师的自我超越。
地方政府多措并举,服务好老师的成长,也就是间接服务于好学生对好老师的期待。例如解决好师资培训和工资结构调整等教师的切身之需,在教育教学资源上为老师提供支持等。做好这些,才能把教育改革服务好老师成长所产生的正能量最终汇集到孩子身上。
曹桂娥:在我们那里,学生从山区逐渐流向城市,增加了城区学校的压力,而山区学校则出现了只有几十名甚至几名学生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成为全能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满足教学需求。
李永生:地方教育改革需要教师们积极主动地主体参与,只有教师全面性介入,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才能推进教育改革服务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创造条件,激发老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教育落脚点落到孩子身上,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门头沟在教改过程中,通过输送教师去知名学校跟岗学习、解决教师结构性缺失难题等方面的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们参与教育改革。 (见习记者 陈少远)
《中国教育报》2015年9月12日第2版